薪火传,青春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厚植家国情怀第三课
日期:2025-07-12  作者:余国霞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浏览量:14

踏寻红色足迹 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指引新时代青年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具体行动、付诸实践。712日,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薪火传,青春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一行20名师生志愿者走进忠县范新畴烈士陵园、石宝寨、忠州博物馆、白公祠等红色教育和历史文化地标,围绕“感悟·传承·爱国铸魂”主题,开展以学促行、以行践知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在寻访与体悟中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报国之志。

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

上午9时,实践团首站来到范新畴烈士陵园,开展祭扫与缅怀活动。作为中共忠县第一届县委书记,范新畴烈士以铁血丹心书写了忠县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在庄严肃穆的祭扫仪式上,兴峰乡党委宣传委员谢世海为志愿者讲述范新畴烈士投身革命、坚守信仰的事迹,并带领大家重温了那段先烈与人民共赴国难的峥嵘岁月。

在烈士墓前,实践团成员高举右拳,重温入团誓词,铮铮誓言回荡陵园,彰显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强国使命的坚定决心。随后,志愿者们分工协作,清扫碑前落叶、擦拭纪念碑身,用双手和汗水向先烈致敬,把“铭记”刻进心里,让“传承”融入血脉。

IMG_256

探寻文化遗存 传承千年文脉

上午1040分,实践团抵达忠县石宝寨。作为巴蜀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石宝寨依山而建、飞檐叠翠,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巍然屹立于长江之畔。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志愿者们聆听“玉印山”的民间传说,了解“木构穿斗”建筑技艺,感受这座长江文化地标所承载的地域记忆与文化自信。志愿者们在与古建筑对话中体悟到,无论是革命年代的舍生取义,还是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智慧技艺,都是滋养民族精神的重要土壤。

IMG_256

下午,实践团走进忠州博物馆,探寻“忠”文化千年脉络。志愿者们在民风民俗、非遗美食中触摸古城烟火气,感受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通过中坝遗址、制盐技艺的VR演示,近距离体会先民在巴渝大地上耕耘生息的智慧与力量。志愿者们还驻足聆听巴蔓子“刎首留城”、严颜“断头不降”、秦良玉“万里勤王”等忠勇故事,真切感受到在民族危亡关头,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忠勇”担当,更深刻体悟“忠”字背后蕴藏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当博物馆的历史回响尚未散尽,实践团又走进白公祠,追寻白居易勤政爱民、以诗化民的足迹。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白居易在忠州任刺史期间心系百姓、兴修水利的政声佳话与流传千古的诗篇跃然眼前。志愿者们在一碑一阙中读懂了文人风骨,也更加明白“传承”不仅是记忆的延续,更是新时代青年应扛起的文化担当。

IMG_256

青年知行合一 赓续红色初心

爱国志士用生命铸就家国大义,历史文化以智慧滋养民族精神。在一次次脚步的丈量与汗水的付出中,志愿者们把“听”“看”化作“思”“行”,用行动践行“把爱国情怀融进泥土,把青春答卷写在祖国大地”。

接下来,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薪火传,青春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将继续走进基层与乡村一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乡土文化资源,把所学所思转化为社会实践的真知与实干,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在担当中成长,为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贡献青春力量。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