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青春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厚植家国情怀第二课
日期:2025-07-12  作者:余国霞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浏览量:14

躬耕田野间,厚植家国情怀

盛夏七月,正是乡野农事繁忙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嘱托,711日,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薪火传,青春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一行20名师生志愿者,奔赴忠县兴峰乡中伏村、太洪村,扎根田间地头,感受农耕脉动,在汗水里浇灌家国情怀。

IMG_256

探访薄荷基地,探寻振兴密码

在中伏村,满眼碧绿的薄荷迎风摇曳。中伏村党支部副书记邹文梅为志愿者们现场讲授薄荷种植与产业化运作的“致富经”。近年来,当地依托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加工,让小小薄荷叶托起了村民增收的大希望,带动十余户农户稳定增收。

IMG_256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邹书记的讲解下,志愿者们沿着薄荷种植场到加工车间,一路探寻从种植到加工、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模式。在加工车间外,大家围坐品茗,杯中氤氲的薄荷香里,是青年对“产业振兴”的更深思考。

紧接着,队员们撸起袖子,弯腰除草、翻土、采摘,用汗水亲身体会“粒粒皆辛苦”。

走进脆柿基地,体悟增收之道

下午,实践团转场太洪村苹果脆柿种植基地。基地里,挂满枝头的青柿吐露着秋收的希望。太洪村党支部书记王飞详细介绍了当地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自主种植”模式,带动村民多渠道增收的经验做法。

在他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动手学习苹果脆柿套袋技术,现场体验农业技术在增产增收中的关键作用。青年们感受到,“只有真正下到田里,才能懂得一颗柿子的价值,也才能知道如何用知识去帮乡亲们增收致富。”

IMG_256

理论与实践交融,青春与乡土共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实践团师生志愿者在田间地头最深刻的感悟。以劳动践行初心,以汗水滋养情怀,他们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手书写论文,把爱国之心、强农之志转化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接下来,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薪火传,青春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还将结合专业所长,持续深入开展乡土调研、文化宣讲等多项志愿服务,让青春在乡村广袤的田野上开花结果。

IMG_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