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青年先行·共筑梦想”乡村振兴促进团|播种未来:三下乡活动的第五课
日期:2024-07-15 00:30:15  作者:余国霞 来源:  浏览量:147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使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截至7月14日,由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管理学院与文学与传媒学院联合组建的“乡村振兴·青年先行·共筑梦想”乡村振兴促进团,在鸣玉镇向家沟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即将接近尾声。

情系老党员,共话乡村新变化

当日上午,促进团前往鸣玉镇中心社区向家沟慰问了基层老党员向荣金和向华阳。其中向荣金同志曾担任向家沟村长,他见证了向家沟由贫转富的艰辛且幸福的历史变迁历程。他讲到:“向家沟能由泥土房到砖瓦房、无人耕种的荒田到在集体经济的绿植遍布,离不开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协作。老人希望青年同学们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等学有所成后能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建设发光发热。”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向老党员学习踏实奉献的态度,和引领向家沟发展的同志们身上的创新精神。

 

问卷调查映民意,乡村振兴谱新篇

促进团成员对南川区(民主镇、鸣玉镇)乡村振兴建设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此次调查问卷总计发放 200 份,其中有效问卷达 196 份,回收率高达 98%,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南川区(民主镇、鸣玉镇)乡村振兴建设的基本状况。据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 90%的村民对当地乡村振兴产业模式有清晰的了解,同时对相应产业的分布较为了解,对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表示支持和认同。他们认为阻碍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在市场信息不对称、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技术落后这三个方面。此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已基本熟知并支持本地的乡村振兴产业,然而对产业的发展仍存有担忧。期望企业能够明晰自身的不足,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市场规模,持续学习先进技术,增强品牌影响力。

 

 

整装再出发,为乡村振兴续航

下午,促进团在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举行了本次“三下乡”的总结大会。会议伊始,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郑苇发表讲话,她指出:乡村是一片广阔天地,需要新时代青年以坚韧不拔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只有了解人民的根本需求,才能有力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在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促进团成员满怀热忱投身其中,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升本领,为当地的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见解。随后,文学与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余国霞作出总结:促进团成员们在风雨中采摘花椒,在骄阳下撒网捕鱼,不畏艰难困苦,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此次行程虽已结束,但希望促进团成员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持续关注农村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与会团队成员纷纷表态: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受教育,对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振兴乡村的重任将会铭记,在未来他们将把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悟转化为成长成才的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乡村振兴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链接

Copyright©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合川区交通街593号 技术支持: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