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青春热血沸腾。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由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团委和文学与传媒学院联合组建的“薪火传,青春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7月14日在忠县兴峰乡圆满完成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以一场简朴而热烈的成果汇报暨文艺表演,为这段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青春旅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14日上午,实践团在兴峰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举行收官仪式。在会议室内,播放的视频记录了实践团5天来的点点滴滴:从初到兴峰的期待与憧憬,到深入田间地头、课堂社区,挥洒汗水、播撒知识的难忘画面,一帧帧画面记录下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乡村、用行动践行初心的真切瞬间。
志愿者李竹颖分享了田间劳作的体悟,那些与村民并肩劳作的场景,成为青春记忆中最鲜活的底色;志愿者李远伦则以“忠义”为题,讲述了他在忠义精神中感受到的理想与信仰,正被新青年一代用奋斗续写。
带着对“忠义”精神的追寻与传承,实践团志愿者们用最青春的方式,把五天来的收获和思考“诵出来、唱出来”。《从军行》的诗声回荡在会议室窗棂,王昌龄笔下的家国情怀顺着山风,穿过薄荷田与脆柿种植基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萦绕耳畔,与孩子们的童声交织,汇聚成一首青春与家国共鸣的赞歌。
兴峰乡党委书记陈江华在总结寄语中指出,希望青年学子珍惜实践经历,继续担当新时代使命、传递正能量,让实践之行成为深化认识、增长才干的新起点。他的话语如田埂上的灯塔,照亮了“忠义”二字在青年心中的分量。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激励大家“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虽已告一段落,但兴峰乡的炊烟、村落、泥土早已烙印在实践团每一位志愿者的心里。收官不是结束,而是薪火传递的新起点。青年学子将继续把这份在基层锻炼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责任与担当,持续关注乡村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服务,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望前路,实践团志愿者们将以实干践行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担当,用奋斗与汗水把“青春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舞台上绽放青春最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