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足迹镌刻在乡村沃土,青春的汗水浇灌着文脉传承使命。为全面梳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分享宝贵经验,展望未来方向,践行责任担当。7月14日,“E 脉乡承文脉传承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松溉镇文昌宫社区会议室顺利召开。永川区松溉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江勇,松溉镇团委书记秦立莅临指导,与实践团全体成员共同回顾了这段充满意义的旅程。
学生代表分享非遗实践成果。刘路路、谭雯心、李茜、邱俊豪通过图文展示、实物呈现、短视频播放等形式,生动讲述在乡间古镇挖掘非遗、拜访传承人、学习传统技艺、参观红色文化陈列馆、永川博物馆、社区志愿服务的难忘经历。精彩纷呈的实践成果——份份详实的非遗档案、一件件亲手参与制作的民俗手工艺品、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文化体验活动记录,引起了全场的强烈共鸣和阵阵掌声,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投身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与实践智慧。
交流分享环节,气氛真诚而热烈。成员们踊跃发言,分享了这段旅程中“最感动的瞬间”“最大的收获”“遇到的最大挑战及如何克服”等真实心路历程。许铮雪同学用镜头语言诉说成长:“五天里,我记录下许多美好的瞬间。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非遗匠人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而我有幸成为这些故事的见证者与记录者。”;徐瑞同学讲道:“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通过此次活动我不仅提升了个人文字写作能力,更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到了永川革命先烈们的先进事迹。今后我将会将所学所知运用到研究学习中,脚踏实地,努力成为传统文化故事的传播者、践行者。”
成员们坦言实践中对国情民情的深切体悟、对非遗保护传承严峻性与迫切性的全新认识、团队协作中建立的深厚情谊,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个人能力的快速成长。朴素真挚的话语传递出真切的情感,引发了广泛共鸣。
指导教师殷莉莎首先代表实践团队,对永川区松溉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表示衷心感谢,正是在当地政府的悉心指导和全力配合下,此次实践活动才得以顺利开展。紧接着,总结汇报了本次社会实践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为文脉传承注入青春活力。最后,她提出三点期许:一是希望成员们持续跟踪回访,深化本次非遗技艺实地调研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将非遗保护与创新转化理念相结合,探索更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传播方式;三是鼓励团队形成学术积淀,尝试将实践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研究论文或报告,服务地方需求。
指导教师陈茗茗则肯定了成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投入的热情,更侧重剖析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与短板:前期调研准备深度不够,导致后期资料整理耗时费力;团队在跨专业沟通与任务协同配合上效率有待提高;处理突发状况应变能力仍需进一步锻炼提升。最后,语重心长地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成员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务必做足前期功课,做细方案预案;二是要强化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协作中互补短板;三是要有意识地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敢于担当。
松溉镇团委书记秦立认真听取了实践团的总结成果汇报,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秦书记高度肯定了“E 脉乡承文脉传承团”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展现出的饱满热情、扎实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赞扬了实践团在推广传统非遗技艺、乡村振兴、社区实践服务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时,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为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思政课,殷切期望青年学子们能以本次实践为起点,未来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坚守初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添砖加瓦,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
大会最后,永川区松溉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江勇发表了饱含深情的总结讲话并送上殷切寄语。江主席首先高度肯定了实践团成员们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展现出的吃苦耐劳精神、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并对取得的非遗保护传承实践成果表示祝贺。江主席寄语广大青年学子:一要将在基层实践中淬炼的思想感悟和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担当文化传承的生力军;二要把实践中发现的“真问题”带回课堂、融入专业学习,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三要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和奉献精神,把三下乡的结束作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新的起点,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本次总结大会不仅是对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圆满回顾与深刻检视,更是一次凝心聚力、展望未来的动员令。此次三下乡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以服务为宗旨,将知识种子播撒乡野,用温暖行动诠释青春担当。实践团怀赤诚走进基层,在传统文化浸润中架起心灵之桥,在真情服务里厚植为民情怀,真正实现“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怀抱热忱,深耕实践沃土,为赓续中华文化血脉、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澎湃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