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践行青春使命,服务基层发展”社会服务践行团 耕耘星河:“三下乡”活动第二课
日期:2025-07-13  作者:  来源:团委  浏览量:0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服务基层的广阔舞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0日,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金融学院与管理学院组建的“践行青春使命,服务基层发展”社会服务践行团,走进重庆綦江安稳镇上坝村,通过“听、看、干、思”四维实践,在基层一线汲取养分,以专业视角助力乡村发展,奏响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实的教材。实践团以沉浸式体验开启乡村调研,安稳镇政府工作人员卢贰林、上坝村综合服务专干周春英参与本次调研会,上坝村书记刘福银主持会议并系统介绍村庄发展历程与振兴规划,从传统农耕经济到特色产业培育,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基层治理创新,全方位展现乡村振兴的“上坝路径”。这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明晰基层发展的现实基础,更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立足实际、精准施策的核心要义。

田间地头的劳作是实践的“必修课”。在豆田除草环节,实践团成员摒弃农具,以双手为“工具”,直面烈日高温,细致分辨豆苗与杂草,体会农耕劳作的艰辛。当沾满泥土的鞋子叠起“天然高跟儿”,裤腿也裹满泥浆,汗水浸透衣衫成为常态,大家对“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有了具象化理解——乡村振兴的根基在土地,尊重劳动、敬畏土地是青年参与基层服务的前提,让书本上的“三农”理论转化为真切的情感认同,为后续服务实践奠定思想基础。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在当地农户的李子园中,实践团成员既品尝到丰收的甘甜,也关注到销售渠道单一的痛点;在山羊养殖基地,既看到“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成效,也发现资金、技术等发展瓶颈。这些鲜活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乡村产业振兴需破解“产、销、链”多重难题,既要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更要借助市场思维打通堵点。金融与管理专业知识在此找到应用场景,为后续提出解决方案提供现实

乡村振兴需企村协同。实践团成员走访綦江区山地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见证其模式破解散户养殖难题。调研中,刘书记介绍上坝村的独特地理地址、山羊文化、特制三羊秘方以及品牌——泉羊宴,并带领大家进行农产品包装盒封装。实践团成员通过拍摄视频制作安稳山羊宣传推广视频,形成“理论—实践—传播”闭环,让大家明晰基层实际,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立足实际、挖掘“产业+文化+传播”融合潜力。

此次实践让“践行青春使命,服务基层发展”理念落地。实践团通过基层治理观察、田间劳作体验、产业分析及企村合作调研,在“知”“行”融合中深化对乡村振兴的认知,从知识积累升华为责任担当,明确青年应从观察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需以所长解基层难题。此次实践是派斯学院“三下乡”的生动体现,印证乡村振兴与青年成长的双向赋能。未来,派斯学子将持续调研,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思路细化为方案,让青春在基层书写实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