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小课堂要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由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管理学院与文学与传媒学院联合组建的“乡村振兴·青年先行·共筑梦想”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13日在鸣玉镇向家沟开展了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移动课堂出校园,校企合作建平台
当日上午,“促进团”来到重庆三巨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法人杨豪带领“促进团”成员参观了桑蚕种植基地。据介绍,未来基地将以农业为根本,引入畜牧业,结合向家沟的文化底蕴,开发研学新项目,为促进中心社区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指导老师余国霞表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移动中的“社会思政课”,是新时代大学生长知识增本领的重要平台,青年学生们应该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验民生,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祖国。随后,指导老师郑苇与公司法人完成了校企合作“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双方就利用专业优势助力网络直播带货、旅游路线推荐、村镇的产业视频宣传制作等方面达成初步服务意向,实现乡村振兴与学生实践的双赢。
在实践中成长,为乡村振兴添彩
为积极践行实践出真知的理念,用脚步丈量美丽乡村的成果,用双手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团队成员来到中心社区集体经济的紫苏种植基地,开展了以“劳动教育赋能,育时代新人”为主题采摘工作,“促进团”成员们深入地头,感知劳作的艰辛,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吃苦精神,感受收获的喜悦和感悟劳动的价值。团队成员表示,劳动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我们只有切身劳动才能深入基层,才能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团队成员走进“稻香渔歌”乡村振兴示范长廊的试验田助农捕鱼,在淤泥里“一拉、一拖、一拽”之间齐心协力开展捕捞工作;成员们在村民的指导下,运用“一握、一拉、一割、一扔”等技巧完成了鱼草的收割工作,大家同心协力开展搬运与投喂工作。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促进团成员了解到了农村的环境改造、基层治理以及乡村振兴等政策为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充分感受到了村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成员们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了意志,加深了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对乡村振兴效益的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新时代青年应以自找苦吃的精神、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劳动实践中,用汗水挥洒青春,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青春力量。